通辽市残联“康复+”模式绘就残疾人康复服务新蓝图
通辽市残联以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出发点,以残疾人康复满意度为落脚点,建立健全以社区康复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辅具适配为辅助、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让残疾人在康复过程中重拾信心,实现自我价值。
康复+社区,让社区服务“活”起来。社区康复是残疾群众减少贫困、提升生活品质和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措施。市残联积极对接市民政局、市卫健委等部门,形成部门牵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协作机制,打造集排摸建、签约评估、个性定制、专业康复、社区支持的社区康复体系,通过入户走访、精准评估、制定方案、服务上门等方式,确保全市社区康复工作高效通畅运行。截至目前,已与全市7万余名残疾群众签订家庭医生协议并建立档案。
康复+机构,让专业服务“强”起来。残疾人康复机构是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康复服务的主体,是残疾人关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市残联始终坚持“以评促建 以评促管 以评促强”原则,以规范评估为抓手,以精准康复为目标,持续推动残疾人康复机构完善自身服务功能,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致力让精准康复惠及每一位有需求的残疾群众。截至12月底,全市共有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22家,救助残疾儿童862人,全市各类康复专业人才320名。
康复+辅具,让适配服务 “暖”起来。为推动辅具适配服务提质增效,市残联充分发挥基层残联组织力量,结合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优化辅具适配服务流程,做到“采购一个、验收一个、发放一个、登记一个”,严格落实辅具适配后期的服务保障力度,做到辅具“出现问题,有人响应,遇到故障,有人维修”。对残疾类别、等级和身体情况,全流程开展入户指导、专业评估、个性适配、适应性训练等多项服务,最大限度让残疾人实现生活自理和社会融入,确保有辅助器具需求且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人及时知晓政策、享受政策。年初以来,全市累计适配轮椅、腋杖、助行器、助听器、假肢等辅助器具3184件,惠及3000余名残疾人,真正做到“残疾人需要什么,残联就适配什么”的效果。
康复+家庭,让监护服务“动”起来。家庭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市残联在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同时,将残疾人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也纳入康复工作中,定期为残疾家属开展康复知识培训、持续树立对康复服务的正确认识,帮助家属增强康复服务的信心,将康复专业知识“常识化”。采取心理沙盘、情绪疏导等方式,定期为残疾家属免费提供心理疏导,引导家属与残联、康复机构建立“康复联盟”,主动参与到康复服务中,为残疾群众康复提供家庭支持力和源动力。年初至今,为800余名残疾人家属提供免费心理疏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