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残联2022年工作总结

作者:内蒙古残联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04-30


2022年,自治区残联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克服疫情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年度任务。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一)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一年来,自治区残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和残疾人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明确任务目标,细化落实责任。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全年共召开党组会28次,理事长办公会14次,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18次。

(二)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自治区配套实施办法,严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召开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清单》。深化巩固巡视整改和残疾人证清理成果。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和实地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集中治理工作,105名党员干部完成189个问题清单的整改。开展完成全区残联系统59个单位的内部专项审计。打造廉洁文化走廊,不定期更新办公场所LED屏廉政工作内容。

(三)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和抓实支部的工作重点,党组书记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党组成员和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落实“一岗双责”。围绕“三强三优”,对照“五强”标准,开展“最强党支部”创建提质升级,有效破解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努力提升党支部“三会一课”质效,党组书记、党组成员和党支部书记分别讲授了专题党课。深入开展“双创建”“双报到”和“八进社区”活动。开展庆祝建团一百周年活动,机关青工委和1名同志受到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表彰。召开统一战线领导小组会议,开展了统一战线谈心谈话55人次。开展区直机关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二、强化兜底保障措施,织密织牢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八张网”

(一)扎实落实各项兜底保障措施。与民政厅联合转发《关于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全程网办”的通知》,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全程网办”。配合自治区民政、财政部门做好2022年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审定“ 两项补贴”申请人数62.6万人次,全年发放“ 两项补贴”7.8亿元。投入546万元为全区41.3万0-59周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将电子耳蜗植入术等内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且支付等级均为甲级。

(二)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自治区乡村振兴局畅通数据比对,实现三类残疾人数据监测实时查询。共投入100万元扶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同北京市残联签订2022年京蒙残疾人工作结对帮扶协作框架协议,将6个项目纳入市级协作范围,34个项目纳入区级协作范围,已完工28个项目,总投入1511.38万元,6385名残疾人受益。将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作为“富民贷”助残金融服务试点,为农牧民协调贷款40万元。为国家10个和自治区5个乡村振兴试点旗县投入305万元,配发辅助器具6450件,并对语后聋残疾人进行摸底,初步确定为68名语后聋残疾人植入人工耳蜗。

(三)做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自治区政府印发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五大行动、25个具体指标。印发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58903名残疾人得到精准康复服务,31683名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继续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康复救助残疾儿童5010名。协助838名残疾人签约家庭医生。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残疾人定点康复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213名。开展“大爱北疆 助康圆梦”公益助残活动。组织开展了第六次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承办第四届爱尔基金会助残公益行动,达成捐助价值500万元智能假手及助听器的意向。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残疾人定点康复服务机构评估指导方案》,加强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管理,并开展了专项督查。

(四)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实施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等10项行动,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实施方案》,组织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11002人,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在锡林郭勒盟召开了全区残疾人就业工作现场会。启动“大爱北疆 助业自强”助残公益行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残疾人线上线下招聘、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132场,391名残疾人在各类招聘活动中与用人单位达成了意向。为681名残疾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人一策”就业服务,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大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孵化)基地管理办法》,投入3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1家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2家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3家辅助性就业机构进行扶持,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调研。与圆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全区残疾人“就业创业”云客服与“圆梦家园”驿站终端两大平台。全年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9741人。

(五)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全区各级残联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共拨付资金847万元,对5646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了托养服务。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我区残疾人托养情况进行评估测算,推动建立自治区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制度,已完成前期调研工作。

(六)促进特殊教育发展。印发《自治区“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为残疾考生参加高考提供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实施“学前残疾儿童助学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对全区3000名学前儿童给予补贴。加强内蒙古特殊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制定和印发《内蒙古特殊职业技术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实《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举办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培训班,共培训228人。

(七)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进残疾人家庭项目,组织开展文化活动166场次,举办运动会或单项选拔赛47场次,近1.7万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共帮助8019户困难、重度残疾家庭,实施文化进社区、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文化项目。为2843名盲人发放文化无障碍产品。扶持建设16个基层残疾人文体示范点和7个残疾人文创基地。548名残疾人参与各级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组织开展“大爱北疆 共享芬芳”残疾人文艺公益巡演2场,指导各级残联组织开展各类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164场次。认真筹备全区第六届残运会暨特奥会。打造自治区残疾人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训练基地。选派运动员赴韩国参加残疾人举重亚洲大洋洲锦标赛并夺得4枚金牌。

(八)深入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建立无障碍环境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与自治区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公益诉讼配合协作机制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方案》,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自治区残联无障碍体验促进队赴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开展体验活动,各盟市、旗县无障碍体验促进队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全年共完成改造12514户。

(九)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残助残志愿服务。持续开展“大爱北疆”系列助残公益活动。全年自治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募集款物价值3500万元,用于扶残助残。打造《草原晨曲》手语新闻节目。在主流媒体播放6部残疾人公益广告、组织全区各级残联刊发1400余篇(条)稿件。机关及会属单位成立助残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85人,开展5次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400小时。全区开展志愿助残服务474场次,累计参与人数达30715人,推动全区残联系统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

(十)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工作。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加强残疾人司法保护的意见》等,开展系列残疾人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各盟市建立法律援助公益队伍,举办《法律援助法》专题讲座。完成残疾人服务热线与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并线运行。制定《自治区残联机关接访制度》,及时处置化解残疾人网上信访事项。2022年共接待来访残疾人57人次,处理中国残联网上信访件25件,自治区信访局网上信访件3件,共接听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接听来电1096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办理34件诉求。

(十一)推进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自治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托养中心、残疾人文体中心等三个项目均完成选址并编写项目建议书工作,同时获得了自治区发改委批复,项目建设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盟市旗县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锡盟残疾人康复中心、二连浩特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完成了立项手续。赤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呼伦贝尔市、兴安盟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项目正在积极办理立项手续。在自治区五个大起底工作的推动下,旗县级4个项目完成了建设,18个项目开始运营,5个项目明确了建设方案。

(十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残疾人证新办、换领、迁移、 挂失补办、注销、类别/等级变更等6项事项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强化数据源头管理,建立健全基层业务台账。委托第三方完成样本筛选、数据分析研究,组织调查员开展入户调查、数据录入等工作,全面掌握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向社会发布了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指南公告,在收到100件课题研究申报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确定了25件重点课题,不断夯实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智力基础。完成了《残联志》及《“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巡礼》的编撰、出版工作。

三、满足残疾人多样化服务需求,着力提升残疾人事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在全区残疾人群众中加强政治引领,积极引导广大残疾人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残联关于全区各级残联换届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盟市级以下各级残联(残协)完成换届。把关盟市残联新任领导干部15人。将4165名在编在岗残疾人干部个人信息全部录入自治区残联大数据平台。加强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残疾人干部的培养使用,基本形成了年龄梯次配备、专业素质优良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结构。进一步转变作风,继续做好“学跟听”和“走转改”工作。完成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事业单位改革任务。

(二)积极营造扶残助残良好社会舆论环境。打造《草原晨曲》手语新闻节目,开展2场次“大爱北疆 共享芬芳”残疾人公益巡演,广泛开展第32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走访慰问残疾人6918户,开展志愿助残服务474场次,累计参与人数达30715人。在主流媒体播放6部残疾人公益广告、组织全区各级残联刊发1400余篇(条)稿件。

(三)加强残疾人事业部门和地区合作。与自治区广播电视台、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圆通公司、和林格尔新区政府、北京市残联等6家部门和地区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利用合作伙伴资源优势开展残疾人工作领域深度合作。支持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加快对外合作康复机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