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信息 >> 新闻动态

聋儿语训教师萨茹拉荣获全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作者:内蒙残联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03-10
 

200836,内蒙古自治区妇女联合会授予自治区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教师萨茹拉全区“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以表彰她多年在聋儿语训工作上做出的突出贡献。

萨茹拉在长达十七年的聋儿语训工作中,用深厚的爱心抚慰聋儿幼小的心灵,以科学的方法训练聋儿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她因工作勤奋,成绩显著,曾先后五次被评为自治区残联系统和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先进工作者。

 

萨茹拉先进事迹详见下文:

 

        聋儿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内蒙古自治区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教师萨茹拉的先进事迹

萨茹拉是内蒙古自治区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一名蒙古族女教师。十七年来,她用爱心和责任抚慰了许多幼小的心灵,让那些有听力语言障碍的孩子走出了无声世界,感知到多彩的人生。作为一名教师,萨茹拉深知其中的辛苦,但她心甘情愿地为之付出,并引以为荣

向聋儿倾注慈母般的爱

   萨茹拉1990年调到康复中心工作时虽然拥有小学一级教师的资格,但要从事聋儿语训工作还得从头做起。经过系统培训和努力自学之后,她较快地掌握了聋儿语训工作的基本要领。从1991年开始担任班主任至今,她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受训聋儿身上。 

1994年,萨茹拉老师的班里来了一个叫景文辉的女孩儿。父母把只有两岁半的景文辉送到康复中心之初,小文辉死活不肯留下,非要跟妈妈回家。文辉的妈妈说自己和孩子无法沟通才送到这里,请求萨茹拉老师无论如何留下她的女儿。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萨茹拉老师日夜陪伴着小文辉,很多时候小文辉都是在萨茹拉老师的怀里进入梦乡。在萨茹拉老师的精心照料下,景文辉逐步适应了新的生活,也与萨老师有了母女般的感情。每到周末,萨茹拉老师把小文辉领回家里,小文辉渐渐成了她家的一员。每次放寒暑假,景文辉的母亲来接她,小文辉总是抱着萨老师,哭着闹着不回自己的家。看到这样情景,文辉的妈妈也哭成了泪人。在这种情况下,萨老师只好和景文辉母女一起住进旅店,趁小文辉深夜熟睡时萨老师才悄悄离开。为了让小文辉回家度假,有几次萨老师把小文辉送回家后安顿好了,才悄悄从她家出来。经过三年的康复训练,景文辉的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已经能够与别人对话了。后来,景文辉顺利进入普通小学就读。

萨茹拉老师对聋儿怀有深厚的爱心,诚心诚意地对待她的每一位学生。学生王博的家在鄂尔多斯市农村,因为家境贫寒,来康复中心时连助听器也买不起。看到小王博的训练一天天被耽误,萨茹拉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萨老师的提议和单位领导的支持下,王博很快得到了由康复中心免费装配的助听器。因为买不起新衣服,王博的旧衣服都穿破了,他在同学面前表现出了自卑情绪。萨老师发现后,用自己的工资给王博买了一身新衣服,王博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从此以后,萨老师经常从亲戚朋友那里收集一些小孩衣服送给王博,小王博再也不用穿破衣服了。

这样的故事在萨茹拉老师从事语训工作的十七年间一直没间断过,她教过的每一个孩子都记得有一个像妈妈一样慈祥的老师。正因为这样,她得到了孩子们的信任。萨老师带过的二十几名聋儿都积极配合训练,再加上她训练方法得当,因此她班里的聋儿语言康复状况达到了全中心公认的高水平,班里的大部分学生后来都上了普通学校。

忘记病痛重新回到孩子们身边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作为一名聋儿语训教师更是要付出比普通教师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努力才能教育好一个孩子。长年忘我的工作,萨茹拉老师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1996年,萨老师因腰椎间盘突出住进了医院,病情严重到生活不能自理。这时景文辉的妈妈来看望她,说你们家里的活儿我全包了,萨老师您就安心养病吧。还有一位家长说,萨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哪怕躺在床上教课都行,孩子们离不开你。家长们的关心和企盼让萨茹拉老师深受感动,也给了她战胜病魔的力量。病情有所好转后,她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锻炼,几个月后终于能够走路了。

萨茹拉老师放心不下班里的孩子,出院后不久就重新上班了。虽然病情有所缓解,但她的腰还是支不起来,也骑不了自行车。为了按时上班,萨茹拉每天早早从家出去,猫着腰走到公交站坐车,中途换一次车才能到学校。就这样,萨茹拉老师风雨无阻地坚持着,从未耽误孩子们的训练。萨茹拉说教师是个光荣的称号,这光荣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训练好了一个聋儿,就等于挽救了一个家庭。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多年的劳累,萨老师的身体一天天地垮了下来。近几年她又患上了心脏病、高血压、眼底出血等疾病,右眼几乎失去了视力。但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聋儿语训工作奉献着。

聋儿像放飞的风筝总让她牵挂

 萨老师班里有个叫刘东的学生。现在,这个孩子已长成一米八的小伙子,并顺利升入普通中学学习。但谁能想象到,在他刚来见萨茹拉老师时是一个又瘦又小、性格孤僻的孩子。只因为有了萨茹拉老师的关心和照顾,刘东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刘东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再加上语言障碍,家里人都顺着他。刚来康复中心时他每天只吃方便面,也不听从别人的管教。为了改变刘东的生活习惯,萨茹拉老师想尽一切办法与他沟通,经常给他讲一些生活常识和做人道理。从康复中心毕业时,刘东不仅过了生活关和语言关,还懂得了关心和照顾别人,完全变成了一个新人。离开康复中心后,刘东随即进入小学普通班就读。为了让刘东的学习更加顺利,每到周末,萨茹拉老师就把他接到家里,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为他辅导功课。2006年,刘东小学毕业后到北京上中学,萨茹拉老师还是放心不下,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向刘东的妈妈打听刘东的学习情况。

聋儿景文辉、吴悦、那木尔、阿木尔的家都在农村牧区,他们从康复中心毕业后都回到家乡读书。每到“五、一”,“十、一”长假,萨老师总要坐上班车去探望这些学生。虽然她多病缠身,但她还是坚持去,自己掏腰包买车票,买礼物去看望这些孩子。景文辉、吴悦每次见到萨老师都特别高兴,一见面就兴致勃勃地谈起自己的学习。萨老师也抓紧时间辅导他们,纠正他们的一些发音不准的问题。200410月,已经离开萨老师四年的景文辉在家不小心被开水烫伤了。疼痛难忍时,她第一个就想到了萨老师,打来电话可怜巴巴地说:“老师,我被开水烫了,疼得好厉害,老师来看看我吧。”萨老师闻讯后立即向单位请了假,去文辉的家陪伴她住了两天。在萨老师的悉心照料下,小文辉从极其低落的情绪中渐渐走了出来。萨老师说,这些孩子就像她放飞的风筝,线的一头总牵着她的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萨茹拉的学生石佳川现在不仅完全康复,而且上了六年的普通学校。2007年,他还获得了呼市地区残疾人运动会游泳项目两个金牌。在获得金牌后,他第一个想到了萨老师,带着获胜的喜悦来看望萨茹拉,激动地把奖牌挂在萨老师的脖子上。

萨茹拉老师发挥自己兼通蒙汉两种语言的长处,总结多年的经验撰写了聋儿语训蒙古语教材《学说话》一书并出版发行。因她的工作成绩突出,曾多次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

十七年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是一个不短的历程。十七年来,萨茹拉老师始终如一地向孩子们倾注着全部的心血,用爱心开启了一扇扇紧闭的心窗,谱写了一篇篇“铁树开花,哑巴说话”的动人篇章。

现在,年近五十岁、两鬓斑白的萨茹拉老师仍然工作在聋儿语训工作第一线。她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把打开无声世界的钥匙交到了每一个孩子的手中,把人生的希望和信心注入了每一个聋儿的心田。

 

                      内蒙古残联机关党委/张继成